关羽神话的作用

循此苦旅 · 2024-12-10

SCR-20241210-pelj.jpeg

中国拜历史人物,有文武两庙。

文庙就是孔庙、夫子庙,孔子成圣后,带头的地位就没变过,只会在旁边增加一些贤哲,孟子荀子这种。

武庙就很有意思了。唐朝尚武,始设武庙,拜姜子牙为武圣,毕竟是辅佐周朝伐殷商的,战功、名节、朝代的德行都完美。
姜太公往下,又立了一众副祀,都是历史上的神将——白起、韩信、诸葛亮、李靖等。

这时候关羽还没进武庙,直到后来祭祀名单扩充,才排进了六十四名将的队伍。位子没坐稳多久,到北宋开国,又给剔除出去了,按当时的历史观念,关羽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战功,而且曾经被降、身死战场,蜀国又未成大业,不配享。到宋徽宗的时候,趁着名单扩充,又勉强加回去了,但是没有资格进殿,只配在殿外受祀。

往后关羽的地位就开始直线上升了,道家给关羽封了一堆名号,其中就有《周处除三害》里陈桂林尊称的“关帝圣君”,除此之外还有“伏魔大帝”“崇宁真君”,皇帝也开始一股脑地给他追封名号,“忠惠公”“昭烈武安王”,后来佛教也进来掺和了一脚,给关羽封了个“伽蓝菩萨”。

为什么呢?因为宋朝被北方民族灭了一半国,内外交困,这时候需要宣扬一个忠诚、义勇的形象提升士气,说难听点就是洗脑,让民众继续效忠、上前线打仗,反正只是给历史人物加一串名头,不费劲又很唬人。

到了明朝开国的时候,又革去了关羽的这一堆头衔——新朝代不需要这种名头大到吓死人的武将。事实上明初甚至连武庙祭祀都暂停了,可见底层起义的朱元璋深知社会武德充沛是个不安定因素。

不过民间信仰的种子已经种下了,在通俗文艺一代代的熏陶下,关羽的地位终于超过了姜子牙,成了武圣。很讽刺的是,清朝在入关前就深受关羽信仰影响,顺治皇帝与蒙古可汗结义的时候,自称“刘先主”,称蒙古可汗为“二弟”。满军也是无比推崇关羽,认为自己的胜利是受他庇佑。取代明朝后,关羽也就一直被推崇到了今天。后来的又一波高潮,是在清末民初,原因不言自明。

当宋徽宗给关羽追封,希望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,能想到六百多年后,北方的骑兵,会携着对关羽的尊崇,踏碎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吗?

今天对着关公像顶礼膜拜、向往忠义的人,会想到神龛中人,是怎样被当作工具,在武庙中几进几出,最后却在江湖之中留下圣名的吗?

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, modified by Nick Ning